急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,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,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较大影响,了解急性肾炎的相关知识,对于早发现、早治疗、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。
急性肾炎通常是由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,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 组β溶血性链球菌,感染后,细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,刺激机体产生抗体,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脏,引发炎症反应。
在症状方面,急性肾炎起病较急,多数患者在发病前 1 - 3 周会有前驱感染史,如咽炎、扁桃体炎、脓疱疮等,随后可能出现血尿,尿液颜色可呈洗肉水样或浓茶色,这是由于红细胞通过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液所致,蛋白尿也较为常见,表现为尿液中泡沫增多且不易消散,患者还可能出现水肿,多从眼睑、颜面部开始,逐渐蔓延至全身,严重时可伴有胸水、腹水,部分患者会感到乏力、疲倦,还可能出现腰部疼痛,血压升高也是急性肾炎的常见症状之一,严重时可导致头痛、头晕、视力模糊等。
对于急性肾炎的诊断,医生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、体征以及相关检查,尿液检查是关键,除了血尿、蛋白尿外,还可能发现红细胞管型等,血液检查可发现血清补体 C3 下降,抗链球菌溶血素“O”(ASO)滴度升高,肾功能检查在疾病初期可能正常,但随着病情发展,可能出现血肌酐、尿素氮升高等肾功能损害表现,肾脏超声检查可了解肾脏的形态、大小等情况,有助于排除其他肾脏疾病。
一旦确诊为急性肾炎,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和休息,患者需要卧床休息,直至肉眼血尿消失、水肿消退、血压恢复正常,饮食上要限制钠盐摄入,以减轻水肿,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,应给予降压治疗,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、卡托普利等,控制感染灶也很重要,对于仍有咽部、皮肤感染灶的患者,应选用无肾毒性的抗生素,如青霉素等,大多数急性肾炎患者预后良好,经过适当治疗后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完全恢复,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炎。
预防急性肾炎的关键在于预防感染,要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避免接触感染源,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免疫力,对于反复发生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,可考虑在病情稳定后行扁桃体摘除术。
急性肾炎虽然来势较急,但只要及时发现、规范治疗,并做好预防措施,多数患者能够恢复健康,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,广大民众应增强对急性肾炎的认识,关注自身健康,共同守护肾脏的正常功能。
发表评论
急性肾炎:从症状识别到综合防治,全面解析守护健康之道。
急性肾炎:了解症状、准确诊断与科学防治,守护肾脏健康的关键。
急性肾炎:从症状识别到诊断策略,再到科学防治的全面解析。
急性肾炎:从症状识别到诊断治疗,全面解析预防与控制策略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