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生障碍性贫血,简称再障,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血液疾病,它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,导致全血细胞减少,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。
再障的病因较为复杂,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,化学因素如氯霉素、苯及其衍生物等,长期接触可能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;物理因素如 X 射线、γ射线等辐射,也会对骨髓造成损害;生物因素方面,某些病毒感染,如肝炎病毒、微小病毒 B19 等,可能诱发再障,自身免疫异常也在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。
再障患者通常会出现贫血症状,如面色苍白、头晕、乏力、心慌等,由于白细胞减少,患者容易发生感染,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、口腔感染等,表现为发热、咳嗽、咽痛等,血小板减少则会导致皮肤瘀点、瘀斑,鼻出血、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,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内脏出血。
对于再障的诊断,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、血常规检查、骨髓穿刺及活检等结果,血常规显示全血细胞减少,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;骨髓穿刺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,造血细胞减少,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。
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有多种,支持治疗是基础,包括纠正贫血,可通过输血来改善症状;控制感染,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;预防出血,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出血的药物,必要时输注血小板,免疫抑制治疗适用于非重型再障,常用药物有抗淋巴细胞球蛋白、环孢素等,通过抑制免疫系统,减少对造血干细胞的损伤,促进造血恢复,对于重型再障,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,可选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,能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,但移植过程存在一定风险,如感染、移植物抗宿主病等。
再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事项,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保证充足的休息,避免劳累,饮食上,应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,增强机体抵抗力,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,定期复查血常规等指标,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,但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患者的密切配合,许多患者能够缓解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,甚至获得治愈,全社会也应更加关注再障患者,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