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佝偻病,是一种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较为常见的营养性疾病,它对孩子的骨骼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,了解小儿佝偻病,对于家长们保障孩子的茁壮成长至关重要。
佝偻病主要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 D 不足,致使钙、磷代谢紊乱,进而导致骨骼生长发育异常,在婴幼儿期,佝偻病的表现尤为明显,孩子可能会出现多汗的症状,即使在安静状态下,头部也常常汗湿,这会让孩子感到不适,甚至影响睡眠,由于汗液刺激,孩子头部会经常在枕头上摩擦,久而久之,后脑勺的头发会被磨掉,形成枕秃。
随着病情发展,孩子的骨骼也会出现一系列改变,3 - 6 个月的婴儿可能会出现颅骨软化,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中央,会感觉颅骨内陷,犹如乒乓球按压的弹性感,8 - 9 个月大的孩子,可能会出现方颅,即头顶扁平,颅骨向外隆起,形似方形,出牙也会延迟,牙齿排列稀疏、不齐。
在一岁左右开始站立、行走的孩子,下肢骨骼在重力作用下,可能会出现 O 型腿或 X 型腿,这些骨骼变形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观,更重要的是会对孩子的运动功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,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。
小儿佝偻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,日照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,孩子户外活动少,皮肤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不足,就无法促使皮肤合成足够的维生素 D,维生素 D 摄入不足也不容忽视,母乳中维生素 D 含量较低,如果没有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 D 的辅食,或者配方奶喂养时奶粉中维生素 D 含量不够,都容易导致孩子缺乏维生素 D,还有一些孩子可能存在胃肠道疾病,影响维生素 D 和钙的吸收,也增加了佝偻病的发病风险。
预防小儿佝偻病,关键在于保证孩子充足的日照,家长应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,让孩子的皮肤充分暴露在阳光下,但要注意避免强光直射眼睛,在孩子出生后两周左右,就可以开始补充维生素 D,一直持续到两岁左右,母乳喂养的孩子,母亲也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 D,以提高乳汁中维生素 D 的含量,合理添加辅食,保证孩子摄入富含钙、磷和维生素 D 的食物,如奶制品、豆制品、鱼类、蛋类等。
如果发现孩子有佝偻病的可疑症状,应及时就医,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、血液生化检查等,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,早期治疗,大多数孩子的佝偻病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改善,骨骼发育也能逐渐恢复正常。
小儿佝偻病虽然常见,但只要家长们提高重视,做好预防和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,就能让孩子们远离佝偻病的困扰,拥有健康挺拔的身姿,在阳光下快乐成长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