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炎炎,“当阳”之时,高温不仅考验着城市的“耐热力”,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提出了严峻挑战,作为医院的全科医生,我深知高温环境下,人体容易出现中暑、热射病等急症,尤其是老年人、儿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为脆弱。
科学防暑,从了解开始,高温天气下,人体为了散热会大量出汗,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(如钠、钾)的流失,若不及时补充,可引发中暑症状,如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乏力等,严重者,体温调节中枢受损,出现高热、无汗、意识模糊等热射病表现,甚至危及生命。
预防措施,刻不容缓,应尽量避免在日照最强烈的10点至16点外出,如需外出,务必做好防晒措施,如戴宽边帽、太阳镜,穿浅色、宽松衣物,并使用防晒霜,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或运动饮料,如淡盐水、绿茶等,避免单一饮用含糖饮料导致血糖升高、水分更快丢失,家中应备有体温计、风扇或空调等降温设备,以及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、十滴水等。
特殊人群,特别关爱,对于老年人、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,应更加注意其体温变化及身体反应,家中应备有体温计,定期测量体温;保持室内凉爽通风,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;饮食宜清淡易消化,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。
“当阳”之下,科学防暑是关键,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,我们不仅能有效降低中暑风险,还能在炎炎夏日中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与安全。
添加新评论